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資管新規落定 主動管理成優選
近日,歷時一年之久的資管新規終于公布正式稿。這份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資管新規,足以重塑整個金融業態。
相比征求意見稿,正式稿有了些許變化。但“去杠桿、去剛兌、去通道”的核心原則沒有發生改變。變化最大的則是延長了過渡期。將過渡期由此前的2019年6月30日延長至2020年底,保證了過渡期間的平穩性。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證券、基金、保險等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快速發展,市場開始進入“大資管時代”。而隨著這份正式稿的出臺,意味著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即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資產管理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將由此前的以規模擴張為主演變為真正回歸本源,比拼主動管理能力。
5月3日,經濟學家巴曙光指出,盡管目前仍有細節待確認,但最終稿的落地,已經給予市場相對明確的方向。“在框架性規則確立之后,伴隨著行業的更為開放,資產管理行業將經歷新的一輪行業洗牌與轉型。”巴曙松表示。
對于這些金融機構來說,在轉型的同時更需要思考的是,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如何打造核心優勢。巴曙松認為,在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重新確立自身稟賦優勢的同時,行業的競合結構也將重新構造。
原有業務模式受打擊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資管產品總規模達到108.55萬億(不考慮交叉持有)。其中,銀行理財29.54萬億,占比27.21%,在所有資產管理機構類型中占比最高。而資管新規帶來的沖擊,銀行理財首當其沖。
新規帶來的影響就是,未來銀行理財的盈利模式將被改變,而銀行的資管業態和投研體系、客戶習慣都需重建。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率的確定性將降低,其對投資者的相對性價比和吸引力將弱化。以往資金池模式下粗放的投研方式需要重建,客戶習慣均需要重新培養。
實際上,在征求意見稿期間已經有銀行開始先行準備。一些股份制銀行已經成立資管子公司,很多銀行也開始嘗試凈值化產品。
5月3日,國金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邊泉水向記者表示,短期銀行資產和理財業務增速可能出現下降,但未來仍將穩定健康擴張。從長遠看,經過規范的清理整頓后,具有競爭力的銀行理財產品有望脫穎而出。
除銀行理財外,信托、券商、基金等資產管理機構均受到影響。截至2017年底,資金信托計劃21.9萬億,占比20.18%,增速放緩。資管新規的本質要求回歸本源,即強調主動管理能力。因此,新規對一直立足于主動管理能力的基金公司來說卻是“相對利好”。截至2017年底,基金公司公募產品規模是12.63萬億,占比11.64%,增速較快。
“公募產品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根據新規,預計基金子公司、銀行資管子公司未來有望加速擴張。”邊泉水預計,在新規下,私募基金管理更加規范,或保持穩定規模增速,而保險機構資管計劃預計相對穩定。
資管生態將重塑
“資管新規實施后,理財規模趨降,資管機構短期陣痛難免,資管規模野蠻生長告一段落,但資管行業回歸業務本源,有利于資管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統一監管下主動管理能力強的機構將進一步脫穎而出,破而后立,資管新規重塑行業格局,大資管也將迎來涅槃重生的新時代。
中金固收也表示,規范資金池、打破剛兌和預期收益、凈值化管理等措施的實施,都將顛覆現有資管業態,從而使得過去快速膨脹的大資管業務進入規范發展的新時代。
“本次意見在較大程度消除不同資管機構的監管套利空間,在資產管理業務實行平等準入、給予公平待遇。有助于銀行、券商、保險、信托等資管機構發揮各自長處,形成健康的資管競合關系。”中金固收指出。
未來,各家資產管理機構如何根據自身稟賦打造競爭優勢實現差異化定位也為外界關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就表示,未來各機構可在不同領域形成錯位競爭,比如銀行可能集中在信貸領域,而公募、私募則主要集中在股票領域。
銀行理財的優勢在于渠道、隱性信用擔保以及流動性管理能力。“銀行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找到各行業的優質資產。”3日,邵宇向記者表示。
公募基金的優勢在于市場化運作經驗、投研能力、合規規范等,在權益投資方面更具優勢;券商則操作靈活,投行、銷售、投資一體化運作;保險則是中國少有的長線資產。
業內人士指出,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下,有助于各類機構發揮自身作用,同時孕育新的合作機會。而主動管理能力則成為各家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類資產管理機構的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更多地考慮‘共性’之外的因素,更多地朝著‘個性化’的角度發展。未來,更多的具有自身鮮明特征的資產管理機構有望逐步涌現,自身投研能力的提升,也有望成為造就資管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巴曙光認為,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的逐步變革,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趨同度更高,行業競爭將趨于激烈。
“未來,各資管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但這種競爭與此前相比已經有本質的變化。之前競爭是圍繞在做大資產規模,且基本以通道業務為主。但在未來,各家競爭的是主動管理能力。”3日,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向記者表示。資管新規的落定,將正式開啟資管機構新一輪的大洗牌。對于這些機構來說,向主動管理轉型是必然結果,而具備較強主動管理能力的機構在未來的競爭中也將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