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信托,因“信”而“托”,這項制度歷史久遠,早在我國宋朝時期就有類似信托機構的“檢校庫”,現代信托制度源于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在引入信托制度后,為適應大陸法系“一物一權”物權制度框架,進行了重大制度創新,其中一項是信托登記制度。
我國自引入信托制度以來,一直積極探索推進信托登記等基礎制度建設。2017年8月底,中國銀監會頒布實施的《信托登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生效,該《辦法》按照“集中登記、依法操作、規范管理、有效監督”的總體原則,對信托登記的定義及流程、監管要求等進行規定,及時填補了信托登記領域制度空白,構建了全國信托業統一的信托登記制度。
全國統一信托登記平臺應時而生
在中國銀監會、財政部、上海市政府、股東單位和信托行業等有關方面支持下,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于2016年12月26日在上海陸家嘴宣告成立。作為全面貫徹《信托法》精神、加強信托基礎制度建設的重要舉措,中國信登設立,將有助于推動統一有效的信托市場逐步形成,有助于加強監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障信托業健康發展、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金融風險是當前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全國統一的信托登記平臺,有利于推動完善金融產品登記制度,提高信托業市場透明度和規范化程度,增強市場約束,保障信托各方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助力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同時,也是厘清市場責任、強化市場紀律內在需要,通過包括信托產品登記、公示、信息披露、交易、流轉等在內的完整鏈條,可有效厘清信托產品投資人、受托人、受益人等各方責任,讓市場按照“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原則運行,有助于逐步破解剛性兌付怪圈,強化市場約束與紀律。
信托行業基礎服務功能逐步彰顯
2017年9月1日,中國信登信托登記系統在《信托登記管理辦法》生效當日上線運行,開始全面提供信托登記服務,實現信托產品及其受益權信息的預登記、初始登記、變更登記、終止登記、更正登記功能以及集合信托產品成立在中國信登官網同步公示的功能,標志著中國信登這一行業基礎設施平臺正式開始發揮實質作用。
系統上線后,中國信登開通了與中國銀監會、各地銀監局專線訪問端口,實現了線上開展信托產品的事前報告管理,形成了信托產品登記報告的范式,科學助力監管部門采取叫停等監管措施以及便利信托產品具體信息查詢等;實現了監管部門“在線”和“動態”開展上述業務監管的基礎功能,有力增強了監管監測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全國各信托公司全部參與信托登記業務,各類新增信托產品登記申請量穩步提升,25萬億信托產品即將獲得統一身份證明。系統上線以來,進行了多輪系統優化,完成涉及系統功能優化、性能優化、流程簡化及監控報表等方面需求,完成了全國各信托公司開通專線接入、接口標準化改造、內部系統導出報文方式辦理信托登記和電子認證功能,信托登記電子化程度持續提升,系統用戶體驗持續優化。
信托登記事業未來前景廣闊
截至2018年4月末,全國全部信托公司受托管理資產規模已為25萬億元,已連續多年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作為提供信托業基礎服務的中國銀保監會會管金融機構,承擔信托產品及其信托受益權登記與信息統計平臺、信托產品發行與交易平臺及信托業監管信息服務平臺等“三大平臺”功能,并忠實履行監管部門賦予的信托登記和其他相關職能。
信托登記之路既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也是一條創新改革之路。中國信登表示,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事件底線,在中國銀保監會監督指導下,在全行業大力支持與配合下,按照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投資者、服務經濟、服務社會的五大使命,以實現“三大平臺”功能為目標,有序推進公司“八大類業務”開展,努力開創新時代信托登記事業及中國信登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