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應對老齡化浪潮,國內養老金融亟待壯大發展。目前參與養老金融體系的資管機構主要包括:保險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和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從目前發行的養老金融產品來看,養老理財產品的數量不太多,各大資管機構養老業務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投資者尤其是老年群體對于養老產品的接受程度還不高。從目前來看,無論是稅延養老保險還是養老目標基金、銀行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其規模都相當有限,在三支柱中的規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相對來講,我國信托在養老市場中發力更顯不足。不過,在全球養老資產中,六成以上是獨立的信托資產。與其他提供較為單一金融服務的養老理財產品不同,養老信托通過利用信托賬戶中的資金,以其靈活運用信托財產等特性,為老年人提供內涵豐富的養老服務。中航信托不久之前推出的鯤瓴養老信托,也正是瞄準這一藍海市場。
三類養老信托產品
用益信托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表示,市面上養老信托產品主要包括:養老消費信托、養老財產信托和養老產品信托三類。“養老信托作為信托行業新興事物,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僅有部分信托公司在積極探索養老業務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推出數款養老信托產品。受限于養老產業市場的發展不成熟,我國的養老產業的業務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模式尚未明晰,具體實踐中還存在著養老政策不明確和投資門檻高的問題。”
其一,養老消費信托。據介紹,用益信托僅收集到的養老消費信托產品僅5款,數量少、規模小。信托公司設立消費信托計劃,直接向康養機構采購康養服務,以規模數量取得較優惠的價格并以機構身份督促康養機構提供對應質量的服務,保障老年消費者權益。認購產品的投資者可獲得一系列養老服務,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的優惠購買權,及高端養老機構的優先入住權。目前,已有低至100元的普惠化個人消費信托產品入市,但產品總募集規模并未太大。
其二,養老財產信托。2016年,國內首款金融養老信托產品——安愉人生系列,就是由興業銀行與外貿信托聯合推出,面向私人銀行客群,兼具個人養老和家族財富傳承雙重功能。養老財產信托是指信托公司設立合適的服務信托產品,集合相關有養老需求的老年人,將其資金集中到一起,以信托名義按棟購買項目的物業,不動產權證按棟辦理到信托名下,每個出資的老年人占信托(或者說該棟物業)的一定比例,相當于實現了養老物業的銷售。并且,當某個老年人想退出時,只要將其信托份額轉讓即可,并不需要進行物業的實際交易;老年人在享受康養服務的同時,還能享受不動產物業的增值。
其三,養老產業信托。相對養老消費信托和養老財產信托,目前市場上投向養老產品的信托產品數量最多,約有9款。尤其是康養項目的數量較多,這是由信托的傳統業務模式和制度優勢決定的。這些資金主要用途是與房地產企業合作開發相對應的康養社區,產品的交易結構和風控措施的設計與房地產類信托產品并太大的區別,只是在信托收益權方面可能略帶與養老服務相關的權益成分。
養老信托發展正當時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講席教授金李針對老年經濟提交了提案,建議提升老年經濟的系統性,從傳統的養兒防老、以房養老等,轉變為積極主動的依托金融市場進行的全面規劃和頂層設計。金李表示,通過“大力發展養老信托”,可以培育出取代房地產的經濟新動能。金李認為,信托機制極具創新力和靈活性,和養老第三支柱建設契合度高。如果養老信托發展起來,可以提升金融市場效率和穩定性。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嚴重短期化,炒作頻繁,造成資金的脫實向虛,推高系統性風險,帶來不可持續性。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優質的長期資產。金李認為,解決資產荒問題,特別是久期錯配問題,需要開發更多優質長期投資項目。而養老業恰恰可以提供大量長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助力提升資本市場效率和穩定性。
至于如何推動養老信托產業發展,金李建議給予稅收優惠,借鑒他國經驗推動制度建設,設置專門的行業協會、適當放寬部分政策限制等。此外,他提出,可以利用信托機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
針對如何發展養老信托,喻智也提出三點建議。
其一,發揮信托的制度優勢,設計具備可行性的養老信托產品,服務老年財務規劃及養老服務需求。其二,發揮信托多元化平臺功能,加強與相關機構的業務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信托公司與其他機構的合作是一種共贏的業務模式:一方面養老信托計劃的客戶群體以高齡的高凈值人群為主,與銀行、券商以及保險機構的養老金融產品的受眾群體不完全重合;另一方面信托有靈活的架構和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與其他機構配合,從退休養老的資金規劃到老年風險安排做相應的安排,可以更好的為高齡人群服務,信托公司借此完善養老信托產品的功能,雙方存在較好的合作基礎。”他說。其三,金融科技支撐是養老信托業務發展的關鍵。
作者:糯 糯
來源:信 托 百 佬 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