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會上就讓利實體政策是否還有空間、處置不良資產的進展、互聯網平臺參與金融的規范等當前熱點問題,回應了各方關切。
一、明確表示今年貸款利率會回升
郭主席指出“考慮到今年市場利率在回升,估計貸款利率也會有回升”。這基本上印證了我們之前的分析結論,即“貨款利率可能已經開始掉頭向上”。郭主席的這一表述已經相當于是在口頭加息。
實際上2020年四季度以來各家銀行的消費信用類貸款利率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建行快貸為例,其利率已從去年上半年的4.80%升至目前的5.60%。
這主要是因為2020年的貸款利率處于低位一部分是由于政策性直接讓利所致,今年這種政策性讓利的空間可能會收窄,同時2021年市場利率中樞水平也明顯高于2020年,亦會引導貸款利率上行。
除此之外,2020年針對企業的降費政策還會繼續(一旦降下去很難恢復),這意味著貸款利率即便上行,考慮到客戶關系維護問題,對于很多銀行而言,可能上行幅度也不會太大,畢竟這需要考慮如何去和客戶談的問題。與此同時也會通過支持財務重組、債務重組、企業重組、債轉股等形式幫助企業降低負擔。
二、今年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還會比較大
(一)郭主席披露近幾年的不良資產處置情況,即2017-2020年期間累計處置不良貸款達8.80萬億(超過之前12年總和)。其中,根據之前銀保監會數次新聞發布會披露的信息,這8.80萬億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即2017-2018年合計處置3.48萬億、2019-2020年合計處置5.32萬億(其中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2.30萬億和3.02萬億)。
(二)當然還可以大致推算出,2020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的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比較大,畢竟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僅分別處置了1.10萬億(同比多處置0.16萬億)和1.73萬億,也即2020年上半年處置了1.10萬億(同比多處置0.16萬億)、三季度和四季度當季分別處置0.63萬億和1.29萬億。
(三)郭主席表示,2021年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還會增長,甚至會延續至2022年。這意味著2021年的不良貸款處置規模仍有可能會繼續超過3萬億。特別是今年3月31日是去年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的時間節點,雖然已經明確延期至2021年底,但農行已經表現這一部分延期的貸款質量要弱于普通貸款。
三、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存量風險正有序推進
郭主席表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存量風險正有序推進”,同時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明確指提出要“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因此今年很重要的一項政治任務便是解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
特別是考慮到目前國內多數省市的政府債務持續性較為緊張(如官方曾表示十四五時期約四分之一的省級財政50%以上的財政收入將用于債務的還本付息),我們理解貨幣政策和監管層面可能也會考慮配合地方政府解決這一問題。
四、對大型銀行和大型保險公司的認可度較高
監管層面目前對大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認可度較高,如郭主席指出“四家大型銀行經營效率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勞動生產率、成本收入比、盈利能力、科技創新等方面實際趕超。大型保險公司資本充足水平,也與美國、歐洲、日本同業相當”。這意味著后續地方性銀行的風險化解和經營提升工作可能需要借助大型銀行和大型保險公司的力量,如銀保監會2021年工作會議便首次提出“推動大型銀行向中小銀行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
在對國內金融機構較有信心的基礎上,郭主席也提示市場不應擔心外資進入對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如外資金融機構的規模在上升但占比在下降)。
五、再提房地產風險,房地產長效機制正逐步確立
郭主席指出“房地產現在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性還比較強……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貸款增速之下”。
實際上郭主席對房地產金融帶來的風險問題一直比較警覺,并稱其為“灰犀牛”,如其之前在《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一文中曾指出“上世紀以來,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2008年次貸危機前,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超過當年GDP的32%,而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已經占銀行業貸款的39%,其中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托等資金在不斷地進入房地產行業”。
考慮到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則明確提出7家國有大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為40%,其余幾檔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依次為27.50%、22.50%、17.50%和12.50%,其政策意圖應該是不斷壓縮房地產貸款占比。
事實上2020年下半年以來政策層面一直在出臺一系列政策對房地產業進行整頓,如各城市的“一城一策”、央行推出的“三道紅線”、央行和銀保監會推出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以及住建部推出的“集中供地”等等,這些可能均屬于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內容,目前應該已經在實踐,后續預計還會包括納入MPA考核、監測居民債務比等等。
六、警示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考慮到中美之間經濟基本面修復進程以及政策周期的不同步,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在今年的央行和外管局年度工作會議中均居于重要位置,此次新聞發布會上郭樹清言談之間也特別提及,如其指出“歐美發達國家金融市場高位運行,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很擔心國外金融資產泡沫哪一天會破裂”。畢竟目前中美之間的聯動性比較強,中美之間的利差隨著全球通脹預期的升溫也在收窄,因此一旦海外金融市場遭遇重創,中國亦難以幸免。
我們之前在分析中曾指出目前政策層面對外資流入還是鼓勵,但已經有點偏謹慎的傾向,但相較于以前一味鼓勵外資流入、當前更試探性地鼓勵資金流出以實現跨境資本雙向流動的良性局面,這點在郭主席的講話中有體現,即“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
七、重申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郭主席明確指出支持香港為內地企業上市融資、發債融資等提供支持(包括外債、美元債、外幣債種、人民幣、港幣等各種形式),也支持銀行保險業機構到香港上市、支持更多的香港銀行保險業機構到內地發展。
八、從事金融業務的主體均需要受到資本約束
這部分內容主要針對從事金融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即互聯網平臺和傳統金融機構做同樣的金融業務,需要遵循相同的資本監管要求,雖然現在給予這些互聯網平臺一定過渡期,但最多兩年,所有從事金融業務的機構均要受到資本約束,而從事相同的金融業務均需要受到相同的監管(如小貸、消金、保險、信托、租賃等)。這里面的監管思路分別是劉副總理的幾句話:做生意是要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有風險的、做干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九、把防范風險作為金融業的永恒主題
過去幾年的金融風險防范中,除接管銀行保險信托等數十家金融機構外,還大幅壓縮影子銀行規模約20萬億、清零了P2P、不斷壓降房地產貸款增速(已降至整體貸款增速以下)和金融機構規模增速(2017-2020年期間銀行保險業的總資產年均增速只有2009-2016年期間的一半左右)等等。此次新聞發布會中郭主席指出要把防范風險作為金融業的永恒主題,毫不松懈地監控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這意味著嚴監管、強監管和細監管是長期趨勢,偽創新、亂創新或監管看不懂的創新均會受到比較嚴格的管控。
目前看銀保監會比較關注的風險領域主要有金融體系杠桿率、不良資產、影子銀行、金融犯罪、外部風險、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大中型企業債務等八大類。其中,金融犯罪主要包括非法集資、金融集團和互聯網金融等。
作者:任 莊 主
來源:國 行 投 研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