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我國信托業自2001年《信托法》頒布實施后正式步入主營信托業務的規范發展階段以來,在經歷了2008-2017年間高速發展之后,隨著“資管新規”和“兩壓一降”監管政策的出臺,自2018年開始進入了一個負增長的下行發展周期,主旋律是轉型發展,至2021年底已整整歷時四個年頭。如何看待這四年的調整成效?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4季度行業數據表明,行業下行態勢已經顯示企穩,業務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度或將成為信托業本輪調整的一個轉折起承時點,從而成為又一個對信托業具有歷史意義的關鍵時間窗口。
一、行業發展態勢企穩回升
(一)信托規模止跌回升
2021年4季度末,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余額20.55萬億元,比上年末20.49萬億元增加600億元,同比增長0.29%,比3季度20.44萬億元增加1100億元,環比增長0.52%。增幅雖然不大,卻是信托業自2018年步入下行期以來的首年度止跌回升。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自2017年達到26.25萬億元峰值以來,2018-2020年間一直處于負增長的漸次回落之中,三年間規模分別降至22.70萬億元、21.61萬億元和20.49萬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13.50%、4.83%和5.17%。這種下行趨勢在2021年前3季度出現了明顯的企穩跡象,到4季度實現了止跌回升。
(二)經營業績企穩回升
2021年底,全行業實現經營收入1207.98億元,相比上年末1228.05億元略降1.63%,相對平穩。事實上,自2018年調整以來,雖然信托資產規模降幅較大,但信托業經營收入一直保持了相對平穩態勢,四年間有增有減但同比增減幅度均不大,分別為-4.20%、+5.22%、+2.33%、-1.63%。
相比經營收入有增有減的平穩態勢而言,受各種風險因素的侵蝕,2018—2020年間信托業的利潤總額則一直處于下滑之中,三年間同比降幅分別為11.20%、0.65%、19.79%,但這種下滑趨勢在2021年度也同樣得以扭轉,成功實現了企穩回升。2021年底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601.67億元,同比增長了3.17%,同時實現人均利潤199.22萬元,同比增長了1.43%,雖然增幅不大,但同樣是2018年以來首年度實現正增長。
(三)主業地位穩定提升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自2018年以來信托業處于轉型發展的調整下行期,信托規模持續下降,經營收入時增時減,但作為主業的信托業務收入除2018年度小幅下降2.91%外,其后年度則一直穩中有升,在經營收入中的占比更是逐年穩定提升,信托主業地位相當穩固。2021年底,全行業實現信托業務收入868.74億元,同比增長0.49%,相比2017年四年間總計增長了7.90%;信托業務收入占比為71.92%,同比提升了1.53個百分點,相比2017年四年間總計提升了4.30個百分點。
(四)資本實力持續增強
2018-2021年間,全行業資本實力持續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底,全行業固有資產8752.96億元,同比增長6.12%,相比2017年四年間總計增長了33.04%;所有者權益7033.19億元,同比增長4.80%,相比2017年四年間總計增長了33.95%;實收資本3256.28億元,同比增長3.81%,相比2017年四年間總計增長了34.69%;信托賠償準備金346.28億元,同比增長7.69%,相比2017年四年間更是增長了56.60%。
表一 2017-2021年信托業規模、業績和資本變化一覽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開數據整理
二、業務發展結構調整顯著
(一)信托來源發生實質變化
在信托財產來源上,2018-2021年間持續呈現“一降兩升”趨勢,即單一資金信托規模和占比大幅下降,集合資金信托規模和占比穩定提升,而管理財產信托規模和占比則大幅上升。到2021年底,信托來源結構已發生實質性變化。
單一資金信托加速下降。2021年底,單一資金信托規模降至4.42萬億元,比上年末壓降1.72萬億元,降幅達28.00%;占比降至21.49%,比上年末下降8.45個百分點,規模與占比的年度降幅均為近年來最大。與2017年12.00萬億規模和45.73%占比相比,單一資金信托四年間規模總計下降了63.20%,占比總計下降了24.24個百分點,到2021年底規模和占比在三大信托來源中均已從2017年位居第一降至居于末尾,表明信托業按監管要求“去通道”已經取得實質效果。
集合資金信托繼續穩步增長。2021年底,集合資金信托規模增至10.59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10%;占比提升到51.53%,比上年末上升1.89個百分點。與2017年9.91萬億規模和37.74%占比相比,集合資金信托四年間規模總計增長了6.91%,占比總計提升了13.79個百分點,規模和占比自2019年以來在三大信托來源中均一直穩居第一,成為本輪調整以來穩定信托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管理財產信托快速增長。2021年底,管理財產信托規模增至5.54萬億,比上年末增加了1.36萬億,增幅高達32.53%;占比進一步提升到26.98%,比上年末上升6.56個百分點,規模與占比增幅均為近年來最大。與2017年4.34萬億規模和16.53%占比相比,管理財產信托四年間規模總計增長了27.77%,占比總計提升了10.45個百分點,到2021年底無論是規模還是占比在三大信托來源中更是首次超過了單一資金信托而位居第二,成為本輪調整以來穩定信托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二)信托功能發生重大變化
在信托管理功能上,2018-2021年間,主動管理信托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事務管理類信托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但無論是主動管理信托還是事務管理類信托,其內部結構也在持續發生分化,主動管理信托中的融資類信托加速下降,投資類信托則持續上升,事務管理類信托中的通道信托加速下降,而服務信托則快速上升。到2021年底,信托功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主動管理信托繼續穩步增長。2021年底,主動管理信托(融資類+投資類)規模增至12.08萬億,比上年末增長6.91%;占比提升到58.80%,比上年末上升了3.64個百分點。與2017年10.60萬億元規模和40.38%占比相比,主動管理信托四年間規模總計增長了14.00%,占比總計提升了18.42個百分點,已經成為信托業的主導業務,同時其內部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融資類信托加速下降,投資類信托快速增長。
2021年底,融資類信托規模降至3.58萬億元,比上年末壓縮了1.28萬億元,降幅高達26.28%;占比降至17.43%,比上年末下降了6.28個百分點,規模與占比的年度降幅均為近年來最大。與2019年峰值相比,兩年間融資類信托規模總計壓降了2.25萬億元,降幅總計達38.60%,占比總計回落了9.57個百分點,壓降成效顯著,融資類信托已不再是主動管理信托的主導產品。與此同時,2021年底,投資類信托規模則增至8.50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了2.06萬億,增幅高達31.92%;占比則增至41.38%,比上年末上升了9.92個百分點,規模與占比的年度增幅均為近年來最大。與2017年6.17萬億元規模和23.51%占比相比,投資類信托四年間規模總計增加了2.33萬億元,增幅總計達37.80%,占比總計提升了17.87個百分點,已經成為主動管理信托最主要的產品形式。
事務管理類信托繼續平穩下滑。2021年底,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降至8.47萬億元,與上年末相比下降7.85%;占比進一步降至41.20%,比上年末下降了3.64個百分點。與2017年15.65萬億規模和59.62%占比相比,事務管理類信托四年間規模總計下降了45.89%,占比總計下降了18.42個百分點,同時其內部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道信托驅動的事務管理類信托快速下降,服務信托驅動的事務管理類信托則快速增長。
雖然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并沒有對事務管理類信托作通道信托和服務信托之分,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分析判斷出兩者之間的此消彼長。近年來,單一資金信托大幅下滑,但事務管理類信托并沒有出現同等幅度的大幅下滑而表現為相對平穩的下滑態勢,應該說與服務信托的快速崛起不無關系。
(三)信托投向發生較大變化
2021年底,全行業資金信托規模為15.01萬億元,在投向上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總體說來,在2018-2021年間,資金信托表現出“一穩、一升、三降”的變化趨勢。
“一穩”是資金信托投向工商企業的占比保持相對平穩。因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轉型、壓降非標融資等多種因素影響,2021年度資金信托投向工商企業的占比小幅下降為27.73%,同比下降了2.68個百分點,但在所有投向中的占比仍然最高,穩居第一。從2018-2021四年間的變化來看,前兩年該投向占比保持小幅增長,后兩年則出現了小幅下降,但總體比較平穩,也一直保持了在所有投向中位居第一的最高占比地位,信托業仍然持續發揮了對實體經濟的直接支持作用。
“一升”是資金信托投向證券市場的占比大幅提升。受資本市場發展、資管產品非標轉標、投資者需求多元化等因素影響,資金信托投向證券市場的占比自2020年開始大幅提升,2020年底占比為13.87%,同比提升了2.95個百分點,2021年底占比更是達到了22.37%,同比大幅上升了8.50個百分點,在所有投向中的名次也從2020年的第五躍至第二,成為僅次于工商企業的投向。
“三降”是資金信托投向基礎產業、房地產和金融機構三大領域的占比呈現持續下降勢頭。受規范政府平臺融資、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政策影響,資金信托投向基礎產業的占比自2020年開始下降,2021年底繼續降至11.25%,同比下降了3.88個百分點,在所有投向中的占比名次也從前兩年的第二位下降到了位居第六的末位。受房住不炒、規范房地產融資、防控房地產金融風險等因素影響,資金信托投向房地產的占比也自2020年開始下降,2021年底繼續降至11.74%,同比下降了2.23個百分點,在所有投向中的占比名次也從前兩年的第三位下降到了位居第五的倒數第二。受去通道、去嵌套等政策因素影響,資金信托投向金融機構的占比在2018-2020三年間一直持續下降,2021年底略有回升,占比為12.44%,同比回升了0.28個百分點,在所有投向中位居第四。
表二 2017-2021年信托業務結構變化一覽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開數據整理
三、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一)新發展起點已經顯現
信托業在2008-2017年十年間的高速發展階段,主要業務是產品化、剛兌化的“融資類信托+通道信托”,主要功能是發揮私募投行功能。這種發展模式彌補了當時融資金融體系的不足并契合了金融創新的需求,具有客觀的市場基礎和政策空間,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隱患,注定不可持續。隨著“資管新規”和“兩壓一降”監管政策的出臺,信托業自2018年開始不得不進入轉型發展的艱難調整時期。調整是三方面的,即“壓舊”、“規范”和“增新”。“壓舊”是壓降舊模式下的融資類信托和通道信托業務,“規范”是按照資管新規要求規范資產管理業務,“增新”是開拓符合信托本源功能的新業務。
如前所述,經過2018-2021四年間調整,信托業務的功能和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舊的發展動能日益衰減,新的發展動能日益增強,信托業轉型發展日見成效,新發展起點逐步顯現,主要體現為本輪調整的兩個主旋律內在結構富有成效的此消彼長上。
一是通道信托和非通道信托此消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