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房地產信托、私募基金和證券化引領金融創新
發布時間:2010-04-23   來源:《證券日報》2010年4月22日 李木子   分享到:
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房地產企業直接、間接融資的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收緊,業內人士表示,這將促使房地產金融創新業務的加速推出及完善。
恒大地產近日的兩次高調亮相都與錢關系密切,錢的流動方向卻是截然相反的,一次是出錢,一次是入錢,在人們獲知恒大地產集團向玉樹捐款500萬元的消息時,同時還發現恒大再次高息舉債。
恒大地產此次高息舉借外債距離上次高息借債僅三個月時間,其兩次共90余億的高息債,13%的年息被業內質疑將會沖淡其本已經比較薄的盈利空間,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拖累。有分析人士指出,因地產融資環境趨緊,以恒大為首的一批地產企業也正在形成境外高息舉債的風潮。
央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產信貸新增8457億元,季末余額同比增長44.3%,但隨著房地產開發貸和消費貸的逐步收緊,未來幾個季度的房地產新增貸款數可能出現下降。
根據wind統計顯示,目前有44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站在再融資的門外排隊等候,合計擬募資逾千億元,“招保萬金”四大房地產巨頭也在靜候開啟再融資大門的時刻。
高息舉債壓縮利潤空間,證券市場的地產再融資門戶難啟,而“國十條”關于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購地和融資的監管之聲響亮地回蕩在耳畔,房地產信托日益受關注,REITs也被提上日程,業內甚至紛紛開始猜測推出日期。“房地產私募投資基金、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和商用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都是未來幾年房地產金融創新的著力點。”國際物業顧問公司戴德梁行估價及服務部董事胡峰表示。
胡峰介紹說,私募基金雖然在我國已有幾年的發展,凡是以房地產為投資對象的私募基金并不多見,對于這一尚處探索階段的新興事物,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措施有待完善,以利于這一創新業務的及時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