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銀行與信托聯手打新股 理財產品應運而生
發布時間:2007-06-04   來源:金融時報 楊光明   分享到:
伴隨著幾天來證券市場的跌蕩起伏,部分投資者真正認識到高收益與高風險的確是相伴而生。更有不少客戶開始鎖定收益,從股市中抽出資金,準備轉向其他理財品種。在目前存款利率較低、房地產投資成本較高而其他投資工具又乏善可陳的情況下,收益穩定又相對較高的“打新股”理財產品成為了部分投資者的新寵。
這些產品通常是銀行委托信托公司成立資金信托計劃,用于新股申購。記者了解到,多家商業銀行近期紛紛推出“打新股”理財產品,而且客戶反映異常熱烈,往往在短短數天內即完成數十億的發行量。“打新股”理財產品究竟魅力何在?根據2006年新股發行恢復以來歷史數據測算,網上申購新股一般有5%至10%的穩定收益,而網下申購新股的收益更比網上多出1.5至2倍的收益。由于網下申購只能由有證監會核準資格的機構參與,中簽率明顯高于普通網上申購,而個人投資者在參與渠道、專業經驗以及可動用的資金量等方面無法與機構投資者抗衡,很多投資者在“打新股”時很難中簽,同時復雜的投資操作也占用了個人投資者大量時間,因此,商業銀行代客“打新股”的理財產品應運而生。
目前,與信托公司合作,各大國有商業銀行和中小股份制銀行幾乎都推出了此類產品,并有成為主流產品之勢。統計顯示,4月各銀行推出銀信合作理財產品26款,比3月份增長36.84%。例如,交通銀行“得利寶·天藍”系列理財產品,通過華寶信托聚金證券投資資金鏈式信托計劃,間接投資境內首次公開發行的新股、增發新股和一級市場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中信銀行發行的理財新品——“中信理財之錦繡1號”主要投資于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IPO戰略配售、定向增發和其他股權投資項目,這也是國內首個股權投資型銀行理財產品。目前正在熱銷的招商銀行“金葵花”新股申購7期人民幣資金信托計劃,投資方向為證券市場上首發新股、增發新股、首發可轉債(含可分離債券)的一級市場投資,無新股發行時可用于同業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低風險投資。
與其他“打新股”理財產品不同的是,“金葵花”新股申購7期人民幣資金信托首先是計劃采取網上、網下同時申購新股的申購模式。網上申購可保障資金流動性和鎖定風險,而網下詢價申購的中簽率要明顯高于網上普通申購,中簽率的高低直接影響投資運作的收益率,因此,參加網下申購將較大地提高資金收益率。其次,該信托計劃受益權是指受益人取得信托凈收益的權利,分為優先受益權和次級受益權,次級受益權由其他法人機構認購。個人客戶購買的是該“新股申購”產品的優先受益權,通過優先劣后的結構化設計,實現市場風險由次級受益人先行承擔的原則,故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個人客戶投資本金的安全和預期收益的實現。第三,與其他一些銀行此類產品不管收益是否實現,均先收取固定業績報酬的模式不同,招商銀行和受托人均不收取固定業績報酬,僅在實現客戶固定收益后,提取費用。
同時,招商銀行充分發揮了各個平臺的綜合業務優勢,為方便客戶購買,除全國營業網點柜臺外,客戶可在包括網上銀行大眾版、專業版、財富賬戶專業版、電話銀行等其他自助渠道上認購,實現足不出戶,輕松理財。
業內專家同時指出,此類產品固然有許多優勢,成為銀行熱賣、大眾投資者熱買的新型理財品種。但應看到,此類產品本金不獲保證,收益浮動,并且不能隨時提前贖回,與一般的理財產品相比風險相對較高,適用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大眾投資者。另外,本著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原則,銀行不應一味宣傳此類產品的好處,而應主動向客戶提示此類產品的特有風險;客戶也要有承擔相應風險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