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回歸信托本源 助力實體經濟
2017-11-28 作者:張博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2017年是我國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首先是全球經濟歷經多年低迷后,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逐漸走強并保持至今,出現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形勢。其次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加息頻率開始加快,并于今年10月份啟動縮表,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緊隨其后,這些動作表明,全球性貨幣政策開始緊縮。再次是我國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提出了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金融業要防范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這就要求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金融發展,都要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
我國金融行業目前存在著一定程度上脫離實體經濟的問題,如果不加以修正,將同樣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行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源錯配,導致資本邊際收益收窄、投資對GDP的拉動效應遞減;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資結構失衡,部分源于目前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業結構,導致間接融資比例較高,債券和股票融資余額占比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較低水平;三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脫實向虛,部分體現在2012年以來金融業增加值與工業增加值走勢的背離。去年末,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35%,超過美國同期的7.3%,甚至超過美國2001年和2006年互聯網泡沫和次貸危機時的7.7%和7.6%。
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作為金融從業者,我們應當正視當前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截至今年6月底,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突破23萬億元,已成為銀行、證券、保險、信托這四大金融行業中規模排名第二的行業,在我國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托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核心就是充分利用和發揮牌照優勢,堅定不移地脫虛就實,向實體企業靠近再靠近,扎扎實實地把信托公司“投貸聯動”、“投管并舉”、“三市場(資本、資金、實業)協同”的特色金融服務直接有效地提供給實體企業,放棄過去層層嵌套、眼花繚亂的“花拳繡腿”,緊緊圍繞一個“實”字開展工作,要給實體企業提供實在服務,才是信托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做好資源統籌,將資金、資本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信托公司可充分利用跨行業、跨市場的信息渠道優勢,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引導社會資金特別是社會資本向實體經濟流動。同時,信托肩負著為委托人提供財富管理的責任,應該致力于將資源配置到具有競爭力和發展力的優質產業中去。
二是發揮好融合創新作用,通過推動產融結合,實現與實體經濟優勢互補,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信托具備投資領域廣泛、交易結構靈活、投后資產管理手段多元化等諸多優勢,在金融創新方面存在較大的發揮空間,可通過股權、債權、基金、資管證券化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多層次的融資解決方案和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縮短融資鏈條,降低融資成本。
三是發揮好資產盤活作用。充分利用各類金融市場工具,將閑置資產加以盤活,促進產業升級。在資產盤活方面,資產證券化和并購整合是兩種有效途徑。后者曾在19世紀末助力美國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在資產證券化業務中,信托應該發揮好牌照優勢,努力提升在資產價值發現、價值提升和價值實現方面的能力。在并購重組業務中,信托公司作為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市場的“實業投行”,可充分利用在投融資業務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發揮好資源整合和協調能力,助力企業并購重組,促進產業升級。
四是發揮好社會服務作用,通過開展公益信托業務,積極履行社會義務,以透明、專業的管理服務,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托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3萬億元,其中工商企業類信托規模占比連續四個季度上升。回看2016年,信托業直接投入實體經濟領域的資金規模占比達六成以上,向“一帶一路”、“京津翼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提供資金約兩萬億元;積極通過產業基金、并購基金和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向國家“戰略型新興產業”輸送資金超過2000億元;去年末,存續綠色信托資金規模1022億元,已經成為綠色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信托業也在醫療、養老、精準扶貧、小微企業發展和“三農”發展方面不斷探索和嘗試。
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我們也時刻謹記在當前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隨時可能需要應對各種風險,信托公司應當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從制度、人員和企業文化方面建立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作為行業內最年輕的信托公司,民生信托自復業4年以來,凈利潤保持了年均超過100%的增長速度,這一成績,得益于我們的戰略方向與“回歸信托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信托業初心高度契合。繼2015年確立“投資、投行、融資、資管、財富”五大業務方向后,我們在今年完成了全國財富中心布局。除了傳統的融資服務外,我們還通過投資或投貸聯動的模式,重點在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戰略型新興產業等領域進行資源配置。例如,我們抓住船舶航運市場機遇,成立了全國首單船舶信托基金;參與了深圳廣電國企混改;支持了北京菜籃子重點工程建設;入資了朝陽區農村城市化發展基金,助力朝陽區經濟結構升級;積極介入新能源和新技術領域,入股了北汽新能源和首汽約車。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努力發現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企業,為其提供資本支持或融資服務,幫助這一類企業做大做強。
信托業在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的前提下,應充分發揮“實業投行”的牌照優勢以及靈活創新能力,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戰略時刻,在促進實體經濟繁榮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