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信托,正在加大對母基金和創投行業的布局力度。
近日,優寧維 (301166.SZ)公告,其參與投資的基金上海引領接力行健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引領接力行健基金”)于2024年1月23日新增多個LP,新增認繳資本2.6億元,注冊資本由此前的7.03億元增至9.63億元。
優寧維公告顯示,引領接力行健基金此次新增的LP,包括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投資有限公司、南昌贛金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上海博得樂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云南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分別新增認繳出資額1億元、1億元、5000萬元、1000萬元。
天眼查信息顯示,引領接力行健基金成立于2022年11月11日,上海國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投”)和上海浦東創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浦東引領區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為其基石投資人,截至目前分別持有31.15%和20.77%的份額。上海浦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觀芮企業管理咨詢(上海)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優寧維也是引領接力行健基金的初始LP。2023年5月,交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也加入該基金LP名單。
據悉,引領接力行健基金總規模為100億元,首期30億元,管理人為上海國投旗下的上海孚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孚騰資本”)。據基金成立時優寧維發布的公告,引領接力行健基金存續期為8年,將主要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醫療健康、消費服務等行業開展投資。天眼查顯示,目前該基金已有1例對外投資,其于2023年9月投資徐州盛芯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母基金研究中心關注到,該百億S基金的LP中,出現了多家信托的身影。
近兩年,信托頻頻參與S基金:
2022年9月,重慶信托旗下S基金業務,星辰揚帆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星辰揚帆1號”)成功發行。這是重慶信托在投資類業務創新上的又一重大舉措,通過專項S基金的模式,引導信托資產向投資類業務轉型。據悉,此次重慶信托推出的S基金產品,用以受讓盈富泰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持有的合肥梵宇新興產業創投基金的存量份額。
母基金研究中心了解到,重慶信托早在2021年就已落地首單S基金業務,發力S基金,是重慶信托主動壓降融資類業務、加速向投資類業務轉型的又一重要舉措。
2023年3月16日,交銀國際信托也曾發布消息稱,公司以自有資金參與投資的江蘇毅達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江蘇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合伙)現有5000萬元有限合伙份額(S基金)轉讓完成交割工商登記手續。
此前,交銀國際信托也表示:近年來在積極尋求S市場的投資機會,據悉其自2021年以來,先后投資了多支基金的S份額轉讓及擴募交易,總投資金額約4億元,其他合作伙伴包括元禾重元、中電中金等。
這也意味著S基金市場的參與主體進一步多元化。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S基金(Secondary Fund)是一類專門從投資者手中收購基金份額、投資組合的基金產品。S基金因其規避J曲線效應、加速現金回流、降低“盲池”風險、投資高透明度組合、采用分散化策略配置資產、能夠穿越經濟和市場周期等特點,吸引了各類投資者的青睞和關注。
據我們掌握的數據,近年來,隨著市場對S交易的認可度上升,入局玩家逐漸增多,S市場交易主體也趨向多元化。市場化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銀行、保險、信托、地方國企和產業集團等,也逐步開始了對S基金的布局。
此外,近兩年,信托公司作為LP參與VC/PE的出資規模和頻次不斷提高。執中ZERONE數據顯示,2023年有超40家信托公司作為LP出資了80余支基金,出資金額超過320億元。超20家信托公司投資基金數量在2只以上,華潤信托、建信信托、中航信托、陜國投信托以及外貿信托累計認繳資本均超10億元,華潤信托年內認繳出資額更是超過了百億元。在VC/PE行業募資難深化的當下,信托的大舉入場做LP,為行業帶來了難得的巨量活水。
其中,建信信托十分活躍。2023年8月,建信信托接連發布三條股權投資消息:8月3日消息,公司全資子公司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建信北京)管理的基金參與了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捷盟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支持企業產能擴張;8月9日消息,建信北京已與南京邦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順利完成首筆S基金交易。不久之后,建信信托又披露稱,建信北京中標成為嘉庚創新實驗室發起的首支科創基金——嘉庚戰略新興產業科創基金唯一基金管理人。
今年2月5日,重慶發展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簡稱“重發資產公司”)與華潤渝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華潤渝康”)、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信達”)、建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建信信托”)簽訂“央地合作 資產盤活”戰略合作協議,根據相關協議,重發資產公司擬分別與華潤渝康、中國信達、建信信托合作,組建資產盤活母基金或項目公司。
時間向前推,從2022年起,包括泰州建信、五礦信托、長安國際信托、西藏信托、建元信托、國聯信托等在內的多家信托公司頻繁出手做LP,為市場貢獻多筆出資。
信托公司參與股權投資的展業模式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信托計劃直接投資,即信托計劃直接投資于單一的未上市企業;二是信托計劃+有限合伙,即信托計劃認購私募股權基金的LP份額,從而間接投資一個或多個未上市企業;三是子公司做GP,即子公司充任GP發起設立有限合伙基金;四是其他模式,包括投貸聯動、結構化股權、股權代持等。其中,“信托計劃直接投資”“信托計劃+有限合伙”和“子公司做GP”模式是信托公司參與股權投資信托業務最主要的三種,而出于專業性與風險偏好性的考慮,大多數信托公司一般會選擇后兩者。
母基金研究中心認為,信托公司入場VC/PE行業,既是大環境下的順勢而為,也是自身探索發展新路的選擇:當前,信托既有業務飽和,而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和政信業務積累風險越來越大,信托相比于其他金融機構提早面臨投資標的缺失。與此同時,國內隨著國際大環境應運而生PE/VC投資熱潮,信托雖然有對應的融資能力,但內部結構短時間內難以轉換,而成立PE子公司是一個捷徑,同時也能做到風險隔離、打破剛性兌付。
此前,中誠信托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和晉予曾就指出,信托入局私募股權行業,“一方面是由于在行業轉型背景下,信托公司加大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對于戰略新興行業、重大戰略項目等采取了股權投資的方式給予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2021年持續壓降非標融資類信托業務規模,信托公司更多地采用股權投資的方式進行財產的管理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來,一些信托也開始布局母基金。2023年6月份,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先后發布公告,宣布各自于浦東新區發起設立首期規模約40億元的產業引導母基金。兩只母基金背后的出資人中均出現了信托的身影。
陸家嘴國際信托去年參與出資設立張家港市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母基金(有限合伙),母基金將圍繞張家港“4+4”特色產業鏈開展投資,重點對特色半導體、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新能源、數字經濟4個新興經濟產業方向進行布局。消息人士稱該基金將采取P+S投資策略。
從被投GP來看,國資背景和產業背景的機構往往受信托青睞。信托公司更偏好白馬GP,或具有產業背景、細分賽道優勢的GP。
而從投資領域來看,戰略新興產業均是信托公司重點布局的對象,如半導體、大健康、智能裝備等。中國信托業協會曾指出:除了不動產與基礎產業外,近年來戰略新興產業逐漸成為業務布局重點,多家信托重點圍繞生物醫藥/醫療健康、半導體及電子設備、智能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展開布局。
此外,相較于盲池基金,S資產的配置相對透明,故而也有相當一部分信托企業被S基金吸引。譬如,上文提到過的重慶信托旗下S基金業務“星辰揚帆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就是旨在通過專項S基金的模式,引導信托資產向投資類業務轉型。
《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指出,隨著資本市場科創板的推出、注冊制的運行和信托業融資類信托規模不斷壓降,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開始探索從融資類業務向投資類業務轉型的創新業務模式,股權投資信托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母基金研究中心認為,當前產業發展快速更迭、持續壓降非標融資類信托業務規模的大背景下,許多信托公司都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而通過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可以借助專業機構做好投資前期的判斷與后期的管理,同時發揮信托自身的資金與行業資源,從而一方面實現盈利目標,一方面推動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
伴隨固有業務和信托業務收入不同程度的下滑,增加母基金和S基金配置成為信托公司的優質選項:一方面有利于分散風險,迅速接觸各個賽道,增強資產透明度和收益穩定性;另一方面通過布局一級市場可以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股權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募資難度較大,信托公司作為高凈值客群布局母基金,可以作為國內股權一級市場資金的有力補充,有效地緩解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募資難的壓力,形成“雙贏”局面。
但是,信托股權投資,特別是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由于投資周期較長、收益存在不確定性,很難滿足投資者對中短期投資回報的需求。
此外,股權投資信托業務還面臨一些別的障礙:首先,由于政策限制,股權信托投資項目通常采取回購或LP份額轉讓等方式退出,因而很難實現快速擴張;其次,雖然許多信托公司已經開始重視并積極開展股權投資信托業務,但作為新手,信托在私募股權領域的專業度仍有待提高,大部分信托缺乏專業管理人團隊,也尚未建立完善的投資、管理、退出決策機制。信托股權投資業務還面臨“明股實債”和地方隱性債務等合規性問題的挑戰。
股權投資信托業務符合監管導向,但信托是否能夠抓住機遇,將股權投資信托業務打造成新的盈利增長點,仍然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