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2024年被稱為“數據資產入表”元年。1月1日,《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數據資源的確認范圍與會計處理適用準則得到明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開始探索數據資產入表之路。
據2024年中報統計,共有64家公司在半年報中披露了企業數據資源數據,入表總額合計14.02億元。其中,43家上市公司披露規模為13.77億元,9家新三板公司披露規模為1245.49萬元,12家非上市公司披露規模為1301.58萬元,包括8家發債城投公司,披露規模為1237.45萬元。這些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在數據資源入表方面的積極探索和重視。
問題一:什么是數據資產?
數據資產是指組織或個人擁有的、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可以是結構化的,如數據庫中的表格數據,也可以是非結構化的,如文本文件、圖片、視頻等。數據資產的價值在于它們能夠為組織提供決策支持、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效率、創造新的收入來源等。
數據資產管理包括,1.數據收集,收集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包括內部生成的數據和外部獲取的數據。2.數據存儲,確保數據安全地存儲在適當的系統中,便于訪問和分析。3.數據清洗,清理數據,去除錯誤和不一致,以提高數據質量。4.數據整合,將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整合在一起,以便進行更全面的分析。5.數據安全,保護數據不被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濫用。6.數據分析,使用統計和機器學習技術來分析數據,提取有價值的信息。7.數據治理,制定政策和流程來管理數據的整個生命周期,確保數據的合規性和質量。8.數據變現,通過數據銷售、數據驅動的產品或服務等方式,將數據資產轉化為經濟價值。
問題二:數據資產怎么入表?
從目前的實踐案例來看,數據資產實現入表,在確認數據資產的價值基礎上,對數據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在有關部門登記進行數據確權,通過有效的治理與管理形成數據產品,確認數據的使用場景并進行經濟利益分析、成本合理歸集與分攤,通過成本法、市場法或收益法確定數據資產價值,以及列報與披露等步驟。
1.關于數據的相關規定
《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中指出,企業使用的數據資源,符合條件的,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企業日常活動中持有、最終目的用于出售的數據資源,符合相關條件的,應當確認為存貨;企業出售確認為存貨的數據資源,應當按照存貨準則將其成本結轉為當期損益;同時,企業應當按照收入準則等規定確認相關收入;企業出售未確認為資產的數據資源,應當按照收入準則等規定確認相關收入。
2.數據資產入表的步驟
數據資產入表是一個將數據資源轉化為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的過程,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驟。首先需要界定哪些數據屬于資產范疇,如客戶數據、市場數據等,并確保這些數據具有實際或潛在的經濟價值。其次,建立一個綜合考慮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稀缺性以及未來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等多個維度的評估體系。第三,設立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或指定數據管理員,負責數據管理政策、監督數據質量、確保數據安全等。第四,進行數據清洗與整合,去除重復、錯誤或不完整的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并將分散的數據匯集起來形成統一的數據視圖。第五,根據會計準則和相關法規的要求,結合企業業務特點和數據資產的特性,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入表策略。第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確保數據資產的采集、處理、分析和利用過程符合相關法規和企業政策的要求。第七,定期對數據資產進行評估和審查,及時調整入表策略和管理方法。
3.數據資產入表實施階段需要注意事項
實施階段要點:要確認入表條件,做好資源價值評估、入表風險評估、數據資源入表及核查。比如,需要確認作為資產的數據資源到底哪些是無形資產、哪些是存貨、哪些可以入表、哪些無法入表。數據資源價值評估在首次入表主要采用成本計價法入表,需要按照數據資產采集、維護、管理等各項成本計入。
數據資產入表的全流程實施指南還包括原始數據收集、形成數據資源、可入表數據資源識別、一次入表、數據產品研發和生產、數據要素市場登記、通過數據產品登記和交易獲得數據資產憑證、二次入表以及數據資產評。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企業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應當根據重要性原則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存貨”項目下增設“其中:數據資源”項目,反映資產負債表日確認為存貨的數據資源的期末賬面價值;在“無形資產”項目下增設“其中:數據資源”項目,反映資產負債表日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數據資源的期末賬面價值;在“開發支出”項目下增設“其中:數據資源”項目,反映資產負債表日正在進行數據資源研究開發項目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金額。
問題三:以城投公司為例,有哪些數據資產?
城投公司可能會擁有大量的數據資產,如城市規劃數據、交通流量數據、公共設施使用數據等。這些數據資產通過整合和分析,可以為城投公司提供決策支持,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質量,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以城投公司智慧項目為例,城投公司在智慧城市項目中可以使用多種數據資產,這些數據資產涵蓋了城市運營的各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1.公用事業數據:如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等,這些數據可以用來優化資源分配和提高運營效率。2.交通流量數據:包括城市公交、地鐵、出租車等公共交通系統的使用數據,用于改善交通管理和規劃。3.政務數據,涉及政府服務和行政操作的數據,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務的透明度和效率。4.環境監測數據:如空氣質量、水質監測等,用于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5.公共安全數據:包括視頻監控、犯罪統計等,用于提升城市安全和應急響應能力。6.健康醫療數據:如電子病歷、公共衛生統計等,用于改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管理。7.教育數據:涉及學校管理、學生表現等,用于提升教育質量和資源分配。8.能源使用數據:如電力、燃氣消耗數據,用于優化能源管理和節能減排。9.經濟活動數據:包括商業交易、稅收等經濟數據,用于經濟分析和政策制定。10.城市設施使用數據:如公園、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使用情況,用于設施管理和服務改進。
問題四:數據資產入表有哪些實踐案例?
數據資產入表是將數據資源轉化為可以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的資產,這對于企業的數據管理和價值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1.數據資產入表的案例分析
江蘇省首單數據資產入表: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完成約700億條公交數據資源資產化并表工作。
揚子國投水務行業數據資產入表:揚子國投完成首批3000戶企業用水脫敏數據資產化入表工作,成為水務行業全國首單數據資產入表案例。
全國首單車聯網領域數據資產入表:先導(蘇州)數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完成超30億條智慧交通路側感知數據資源資產化并表工作,成為全國首單車聯網數據資產入表案例。
2.數據資產融資的案例分析
數據資產融資是一種新興的融資方式,它允許企業利用其擁有的數據資源作為擔保來獲取資金。
廣東首單數據資產入表融資: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的“資訊通”數據資產完成入表,并在此基礎上獲得中國工商銀行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分行授信500萬元。
河南省首單數據資產融資:河南數據集團“企業土地使用權”數據在鄭州數據交易中心掛牌上市,獲得金融機構授信額度800萬元,完成了河南省首筆數據資產無抵押融資案例。
上海數據資產質押貸款:建行上海市分行與上海數據交易所合作,成功發放了首筆基于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易貸”服務的數據資產質押貸款。
湖南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資產融資:湖南大數據交易所與光大銀行長沙分行合作,成功提供湖南首筆數據資產無抵押融資服務,幫助湖南本土企業盛鼎科技獲得光大銀行500萬授信額度。
問題五:信托方式參與數據資產入表涉及哪些方面問題?
信托方式參與數據資產入表涉及多個方面的問題,包括法律框架、會計處理、風險管理和收益分配等。
法律框架:數據資產作為信托財產需要滿足確定性、合法性和獨立性的特點。我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數據權屬確認和登記的法律法規,但實踐中,企業一般在數據交易中心進行數據資產確權登記。
會計處理:數據資產入表需要符合會計準則,包括合法權屬、價值性和可計量性。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提供了指導,如何將數據資源確認為無形資產或存貨等資產類別。
風險管理:數據資產的過程監測、應急管理和信息披露是風險管理的關鍵。數據資產權利主體應建立預警、應急和處置機制,確保數據資產的安全和合規使用。
收益分配:數據資產的收益分配機制需要完善,確保各相關主體的權益得到保護。收益分配應遵循“誰投入、誰貢獻、誰受益”的原則,并考慮數據資產的再開發和再分配。
信托受托人資格:合格的數據受托方需要滿足一定的資質要求,包括數據安全和管理能力。目前,法律尚未明確規定數據受托方的具體資質要求,但實踐中,信托公司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和基礎設施。
信托方式的探索:信托公司為數據資產提供價值形成、轉化、處置的服務,有利于通過市場化方式促進數據資產的公允價值形成。信托公司可以提供投融資管理服務,實現數據資產的投資價值和社會價值。
總結來看,一是數據資產價值化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數據資產可以無限交易、流通、共享,并衍生出新的數據產品;二是公共服務業是數據資產融資的重要參與方,如停車服務數據、產權交易數據等;三是數據資產的形態和價值化的方式多樣,包括數據知識產權、數據集、數據應用等;四是數據資產融資后,資金是否用于數據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形成正反饋閉環,還有待探索;五是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數據資產融資給金融機構的風控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課題。
數據資產入表不僅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身的數據資源,還能作為融資和信貸的依據,推動數據資產的市場化和貨幣化。隨著數據資產化進程的推進,預計未來會有更多行業和企業參與到數據資產入表的實踐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