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銀保監會近期下發通知,明確慈善信托、家族信托不適用資管新規,并首次定義家族信托。記者查閱上市公司半年報發現,除了平安信托、中信信托等信托公司,北京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8家上市銀行在半年報中,均表達了對家族信托業務的重視。隨著國內高凈值群體不斷擴容,家族信托將成為諸多機構所爭相開展的業務。
銀保監會近期下發《信托部關于加強規范資產管理業務過渡期內信托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僅僅為了理財的資金信托不能作為家族信托,僅算單一資金信托。
家族信托門檻提高
“《通知》把家族信托排除在資管新規監管范圍之外,同時提高家族信托的門檻,反映了當前監管層、立法層和整個社會都開始重視家族財產的傳承,符合金融的邏輯,對國內家族信托發展有好處。”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歐陽群對記者表示,家族信托和商事信托本質上不一樣。前者雖然也有一些理財功能,但最終目的是實現家族資產的管理與傳承甚至家族治理,而后者更多的是投資屬性。
近年來,國內信托業開始試水家族信托,該產品在國內有了長足發展,一些大型信托公司努力拓展業務,亮點頗多。但市場上也有部分信托公司借著家族信托的外殼,做的其實還是融資類業務。歐陽群表示,某些家族信托產品承諾高收益,轉頭把資金投到風險較高的項目中去,如房地產、基建、工商等領域?!罢嬲饬x上的家族信托,資金都有非常明確的投資偏好,肯定是風險厭惡型,不是為了賺錢?!?/p>
記者從中信信托了解到,中信信托有定制化家族信托和標準化家族信托產品。前者信托期限在10年以上,3000萬元門檻;后者設立門檻為600萬元,標準化產品。而信托資管細則出臺后,標準化家族信托門檻已提高到1000萬元。
2018年以來,集合信托的發行和成立市場一度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現象。發行市場上,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持續高企,但成立市場卻很平淡,甚至一度出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規模連續下滑的現象。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近200萬億元,個人總資產在5億元以上的超高凈值人群中,超過七成面臨家族傳承問題。
借力破局行業轉型
多位信托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根據“破剛兌、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桿”的監管原則,信托公司的資金來源端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隨著國內高凈值群體不斷擴容,家族信托業務成為許多信托公司轉型的主攻方向之一。截至目前,平安家族信托客戶數超過2000人,管理規模近70億元。
股權或不動產需繳納稅費
基于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現金型的家族信托已能實現與國外家族信托完全相同的功能。但是股權或不動產轉移到家族信托中時被認定為基于私人財富管理規劃而設立信托,視同第三方之間交易過戶,轉讓方需繳納昂貴的稅費。
我國家族信托服務的主要參與主體有信托公司、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專業部門、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和專業律師事務所,目前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家族信托客戶的資產量一般都在1億元以上,拿出10%-20%的資產設立家族信托。
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將來信托登記制度能確立下來,就能為家族信托業務的開展破除瓶頸;而信托登記制度一旦確立下來,立法機關還有更多后續工作要做,如信托的配套稅收制度等。預計未來信托登記制度和信托稅收制度都推出后,家族信托就能實現真正的藍海狀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