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承載著近40年厚重而豐富的歷史,中國信托業也在2018年步入其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一年”。
在規制監管環境持續強化規范、行業整體增長速度平穩回落、壓降通道業務已成行業共識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推動經營轉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的壓力日益凸顯,動力也日益增強,在組織運營的優化調整和業務創新方面也有不少亮點。
2018年4月17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公告,中信信托、興業信托、華潤信托、中誠信托、華能貴誠信托、上海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成功獲得首批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商(信托公司類)資格,可開展相關業務。11月23日,粵財信托、建信信托、中航信托、外貿信托、英大信托、中融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成為第二批獲得該承銷商資格的信托公司。開展債券承銷業務,有利于拓展信托公司的業務空間、提升服務能力,對其在銀行間市場業務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在獲得了非金融企業債券承銷資質后,多家公司推出了各自的首單ABN業務。如,平安信托作為受托人和發行載體管理機構,發行了全國首單支持保障性住房CMBN產品;中信信托作為項目發起方、資產服務機構及投資人,在銀行間市場以儲架方式發行了首單ABN。
近兩年來,信托公司開始逐漸發力財富中心建設,以增強資金端競爭力。2018年,財富中心建設受到更多關注,已有布局的公司繼續增設機構,如中航信托、陜國投信托等;先前未設機構的也開始探索并提速建設,如云南信托等。截至2018年11月,全行業財富中心數量已近350家,比2017年年末增加了近100家。有的信托公司在持續夯實財富中心的品牌,豐富財富業務的內涵,如上海信托;有的公司在集團公司平臺上對財富業務進行重新架構整合,如平安信托。10月12日,平安銀行宣布在集團支持下擬吸收合并平安信托旗下1200人財富管理團隊,使得平安銀行成為平安集團高凈值客戶的主要服務陣地。而平安信托未來將專注于私募投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在這兩類業務領域中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比較優勢。這一組織架構的調整不但對平安集團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有深遠意義,對整個信托行業、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領域的市場格局也有較大影響。
8月17日,由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與金蝶國際共同發起設立的中信消費金融公司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有24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準籌建或開業,其中約九成為銀行主導的消費金融公司,這是業內首家“信托系”的消費金融公司。相對于其他類別的金融機構股東,信托公司有較大的制度優勢,資金募集能力強,資產端也橫跨三大市場,有消費場景資源的積累。因此,可以充分運用金融工具和信托牌照優勢,幫助小微金融機構提高資產流動性,降低資金成本,拓寬終端服務商的融資渠道,以真正迎合消費者需要。據悉,中信消費金融目前已經形成了投資回報附消費權益、助貸、流貸、ABS、消費信托、消費眾籌等業務模式。
年度內信托公司另一業務亮點是慈善信托業務。自2016年9月1日慈善法實施后,慈善信托作為靈活高效的新型慈善方式正式面世。截止到2018年12月12日,全國已有123單慈善信托成功備案,財產總規模為16.76億元。2018年新增備案的慈善信托共計56只,規模總計7.8億元,27家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參與其中;下半年新增備案的慈善信托共35只,較上半年力度更大。由萬向信托于2018年6月29日成立的“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慈善信托”管理財產規模達6億元,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慈善信托。相比于2017年,2018年全年備案成功的慈善信托不但數量更多、財產規模更大,參與主體也更加廣泛,信托公司與各類慈善組織的合作也更加緊密。慈善信托的大力發展,不但豐富了信托公司的業務條線,也體現了信托業踐行社會責任的不斷深入。
回顧過去,中國信托業自1979年正式恢復經營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已走過近40年的改革與發展歷程。近40年間,信托公司承擔的增量改革、局部試驗使命使得其功能定位不斷調整,加上局部改革帶來的綜合配套制度不完善,機構、業務乃至行業發展經常受到政策調整的影響,承擔了巨大的發展成本。但客觀上,信托行業也為中國轉型經濟中的金融體系注入了創新動力,提高了整體效率,同時發揮了宏觀逆周期調控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的功能和作用。
展望2019年,各家信托公司將繼續在私募投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受托服務等業務領域探索適合自身條件和特征的轉型發展的方向和路徑。而信托行業作為一個整體,站在行業發展40周年承前啟后的關鍵歷史節點,必須重新審視和思考其成長進程中的深刻歷史教訓和寶貴發展經驗,明確其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夯實和完善行業發展的法律基礎和監管體制,不斷提升信托機構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有效性,不斷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中國的法律環境、市場環境、人文歷史環境下,以創造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繼續踐行一條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信托業發展之路,在優化我國現代金融體系和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