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當前,我國信托業在經濟下行、疫情沖擊以及監管持續趨嚴的多重壓力下,積極適應監管要求,不斷加快轉型步伐,努力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并取得明顯進展。但從行業內部來看,不同信托公司轉型成效和轉型路徑已發生明顯差異,業務模式差異化和行業分化迅速加劇、加大。需要指出的是,業務定位差異化的形成,部分機構是主動性選擇使然,而部分機構則是被動篩落導致。2022年是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元年,也將是信托行業重新洗牌板塊重構的元年,信托公司結合自身稟賦優勢能否轉型、如何轉型、何處轉型已成為各家信托公司能否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健康成長”抑或“維持生存”的關鍵。
一、信托業務差異化定位與行業板塊重構
2022年,伴隨著資管新規正式啟動,不同信托公司的業務模式與板塊重構即將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基本成型。以此為基礎,信托公司的業務定位和公司分類也將形成全新的行業格局。
1、金融市場業務主導型
金融市場業務主導型是指部分信托公司順應監管導向,堅定轉型目標,通過進行團隊建設、信息系統支持以及投研體系、風控體系、運營管理體系能力建設等,主動打造自身金融市場投融資專業能力,并且利用超前布局、客戶積累、資金支持、硬件系統以及投研能力等多方面優勢,在相關業務領域實現專業引領的同時,也為其他同質機構開展相關業務構建一定的行業壁壘,進而實現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建設。從業務實踐來看,該類業務需要極強的專業能力支撐。因此,將該類業務為主導的信托公司歸為第一類信托公司即:專業能力引領類信托公司。
目前,我國專業能力引領類信托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包括TOF/FOF等證券投資業務、證券投資運營服務業務以及ABS/ABN業務等。相比于傳統非標業務,此類業務對信托公司的主動管理、投研水平、資產配置、IT系統等能力均具有較高要求,需要較長時間的能力建設,從而也使得提前布局、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信托公司可形成較大的領先優勢。例如,在TOF/FOF等證券投資業務領域,據統計截至2022年1月,已有48家信托公司布局TOF/FOF標品業務。2021年全年新增TOF/FOF規模約1386.91億元,而其中較早涉足TOF/FOF的信托公司,如華潤信托、外貿信托、中航信托、中信信托等,全年新增規模占行業的1/3左右,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專業能力引領優勢。同時,根據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證券投資規模排名前20的信托公司合計管理資產規模達2.33萬億元,行業占比接近90.6%,呈現出明顯的頭部效應。
從ABS/ABN發行情況來看,領先機構發行優勢同樣明顯。根據Wind數據,2021年,共43家信托公司參與各類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行。其中建信信托、華能信托、上海信托、中海信托、華潤信托和外貿信托六家信托公司各類資產證券化業務發行規模均超千億,建信信托更是接近3000億,業務規模遠超其他信托公司。2021年六家公司合計規模將近全行業60%,近三年市場份額占比也在六七成,專業能力引領優勢突出。
2、財富管理業務主導型
財富管理業務主導型機構主要是具有特定資源稟賦優勢的信托公司,通過充分發揮信托靈活性優勢,在相關領域積極進行融產結合、融融結合,大力推動財富管理相關業務拓展,并在相應領域形成一定比較優勢和壟斷優勢。從行業經營實踐來看,信托公司特定的資源稟賦對財富管理業務開展具有直接支撐作用,以該類業務為主導的信托公司,歸為第二類信托公司即:資源稟賦優勢類信托公司,主要包括銀行系信托公司和大型央企系信托公司。
目前,以家族信托為主要轉型方向的財富管理業務已成為行業信托公司的布局重點。據統計,截至2021年9月,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59家開展了家族信托業務,家族信托存續規模約為3100億元,連續6個季度上升。同時,據中信登數據統計,僅2022年1月,新增家族信托規模便達128.99億,較上月增長33.54%。從行業信托公司經營實踐和未來趨勢看,銀行系信托公司依托銀行股東的客戶資源、財富資源以及資金渠道、社會公信力、品牌優勢等資源稟賦,在開展家族信托,尤其是主動管理型家族信托方面占據絕對優勢。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相關調研問卷顯示,信托公司的家族信托客戶85.5%來源于外部機構引薦,其中75.06%的客戶來源于商業銀行引薦。同時,在信托行業家族信托排名前5名的信托公司中,有4家為銀行系信托機構,分別為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和光大信托,股東資源稟賦優勢可見一斑。而其他信托公司,多數更偏向于開展交易結構相對簡單的量產標準化家族信托、小資金規模家族信托、單一信托目的家庭信托等類家族信托;更有部分信托公司名實不符,僅借助監管空隙將傳統資金信托包裝為家族信托,或是被動管理的通道業務等“偽”家族信托。
此外,大型央企系信托公司則可依托股東實體集團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資源和客戶資源,在相關產業領域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信托和信托產業基金等融產結合信托業務,同時借助股東相關實體產業的專業優勢,實現自身差異化能力建設。例如,昆侖信托可借助中石油能源產業鏈資源,大力開展新能源、綠色低碳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糧信托可借助中糧集團的農業資源,在農業金融的產融結合以及農業產業鏈金融領域構建核心優勢。
3、固有投融資業務主導型
固有投融資業務主導型是指在傳統信托業務受限、創新業務短期內尚難形成新的利潤支撐的背景下,部分信托公司選擇通過增資擴股,逐步回歸以自營資金運用為主導的PE股權投資、產業基金、證券投資以及實體經濟貸款等固有資金自營業務,以應對短期或長期經營壓力和股東回報壓力。以該類業務為主導的信托公司,歸為第三類即固有業務回歸類信托公司。
近年來,信托行業增資熱潮持續不斷,行業實收資本得到較大補充。據統計截至2022年1月末,行業平均注冊資本達47.56億元。其中,已有9家信托公司注冊資本超過百億,最高達150億元。行業固有資金相對充足,為信托公司較大規模開展自營業務奠定了重要基礎。特別在當前嚴監管態勢下,信托公司均面臨傳統信托業務受限、轉型創新業務初期難以形成利潤支撐等難題,在此生存壓力下,部分信托公司主動或被動選擇了逆轉型的發展路徑和業務模式,尋求固有利潤支撐,業務經營方向逐步回歸固有業務或向固有業務傾斜。雖然此舉是信托公司迫于生存、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行為,但也是政策風險巨大,極易踩踏監管紅線之舉。
目前,從行業經營實踐來看,各家信托公司的固有業務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PE股權投資、產業基金、證券投資以及傳統實體經濟貸款等業務領域。并且,部分信托公司因持有優質長期股權,已形成較為明顯的固有業務優勢,成為公司業績的主要支撐。據統計,2021年度,53家信托公司中,已有近10家信托公司固有業務收入超過營業收入的50%,近20加信托公司固有業務收入超過營業收入的30%。未來隨著轉型壓力以及增資熱潮的進一步持續,這一占比或將繼續提升。部分信托公司在固有業務優勢愈加明顯的同時,與信托主業漸行漸遠,甚至已經嚴重背離了監管部門反復強調的回歸信托本源定位的政策導向和轉型方向,進而誘發新一輪行業性清理整頓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
其他
其他類公司是指在行業轉型大趨勢下,少數信托公司或因缺少轉型魄力、創新能力、戰略規劃、轉型方向等而始終原地徘徊;或因組織架構、專業團隊、硬件設施以及投研能力等存在較大短板而難以轉型,尚無法形成自身差異化優勢,最終只能被迫選擇某些監管嚴限或收益較低的邊緣類業務。此類公司可歸為第四類即:潛在退市風險類信托公司。
按照市場優勝劣汰原則,這類信托公司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將持續面臨被動局面,最終必將難逃退市或被并購重組的結局。而在我國信托行業差異化轉型逐漸深化,不同信托機構的專業化能力日益分化的新發展格局下,未來伴隨部分公司的退市或并購重組,我國信托行業進入“10大”乃至“5大”TOP信托公司引領整個行業的終極格局已并非遙不可及。
二、機構分化加劇呈現全方位、多層面、綜合性
在監管新格局下,2022年開始信托行業將進入快速分化期,經營指標、經營理念、戰略方向以及專業能力等多層面領域分化差距愈加明顯。
1、經營指標分化
經營指標是信托公司轉型、經營成果的最直接體現形式。近年來,伴隨著行業轉型發展適應性差別的逐步顯現,信托行業經營指標分化愈加明顯。2021年,營業收入、凈利潤以及凈資產規模的中位數分別為14.53億元、6.86億元和85.49億元,大幅低于平均數;同時,前20名的信托公司分別占全行業信托公司的64.44%、74.36和64.11%,更是行業其他33家信托公司相應指標的近1.5?3倍,行業集中度十分明顯。
2、經營理念與戰略規劃分化
近年來,為將公司轉型方向和業務定位提升至戰略高度,部分信托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戰略管理部門,通過內部自行制定或重金聘請外部專業機構對公司未來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中長短期戰略發展規劃進行詳細制定。同時按不同時間節點,對公司戰略規劃完成情況進行持續跟蹤與管理,并根據監管政策以及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真正做到經營理念、戰略規劃與公司經營緊密統一結合。同時,仍有部分信托公司至今從未制定過可實施落地的公司戰略規劃,即使形式上有,也僅停留于年報信息披露層面。
3、專業團隊分化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信托公司專業能力的打造離不開專業團隊的支撐。尤其在當前監管強推信托行業擺脫非標舒適圈向標品、服務信托等“新”業務轉型的背景下,專業團隊可謂支撐信托公司搶占轉型先機、盡早實現專業能力引領的基礎資源。因此,近年來,行業信托公司對人才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部分領先信托公司不僅在組織架構上將公司部門進行創新調整,同時也通過績效考核向相關業務傾斜,大力加強專業化團隊的培養與引進,實現專業升級迭代。尤其是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行業公司對標品、股權、家族、服務等專業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部分信托公司更是不吝重金從證券、基金、私募投行等其他同業機構引進專業人才,打造專業團隊。
4、投研引領分化
近年來,信托業務非標轉標、回歸本源轉型等新的監管導向,對信托公司的投研能力、創新能力、資產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對信托公司而言,對監管轉型要求下的新業務模式,如證券投資標品業務、證券投資運營服務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家族信托以及其他創新業務的能力打造,大多無法一蹴而就,需要較強的投研支撐引領和全面投入。例如,FOF/TOF等證券投資業務開展,從信托資產配置,到信托計劃的募集、成立,再到交易、風控、估值、運營、分配、清算以及信息披露等,均有賴于強大的投研團隊與投研系統支持。為加快自身投研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提升,近年部分信托公司均成立了產品創新等相關部門,主動推進信托產品創新研究與孵化;更有部分信托公司成立了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為公司業務開展提供智力支撐、投研支撐。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末,行業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信托公司已超10家。同時,也有部分公司創新部門設置流于形式缺少投入,研發部門徒有虛名寥寥幾人,實際多為承擔公司綜合類工作或文案類工作,與實際創新業務、創新產品研究功能相差甚遠。
5、硬件系統分化
在信托業務標準化、本源化轉型以及客戶高水平服務、定制化服務等多元化需求下,信托公司對金融科技和硬件系統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尤其在FOF/TOF及ABS等標品領域,硬件系統能力對公司相關業務能力起直接決定作用,無法滿足硬件要求的信托公司或將直接被排除某些業務領域。因此,近年部分信托公司對硬件系統建設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不僅在人力上加快人才引進,在財力上也主動增加投入預算加強自身硬件系統建設,打造硬件系統支撐。
作者:邢 成,王 楠
來源:當 代 金 融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