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2024年上半年,中國信托行業經歷了一系列發展和變化。截至7月16日,已有53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快報。
2024年上半年,中國信托行業在法規的完善和業務創新的推動下,行業整體在轉型和調整中前行,信托公司雖業績分化明顯,表現各一,但總體朝著規范化、專業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表現一:信托公司資本實力持續增強,業績分化明顯
一是資本實力持續增強。截至2024年6月末,信托公司平均注冊資本達到48.31億元,較年初增加0.08億元,同比微增0.16%。
二是業績分化明顯。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源于歷史包袱較小,在標品業務發展力度快等原因,業務轉型效果明顯。部分信托公司在上半年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雙增長,中信信托持續表現穩健。另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源于業績下滑,資產減值計提力度加大等原因,業績表現乏力。部分信托公司業績略有下滑,另有13家信托公司凈利潤不足1億元,有3家公司出現虧損。
三是營收與利潤承壓。可比信托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6.15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2.02億元,同比下降24.72%;平均實現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為4.04億元和3.23億元,較2023年同期分別減少1.88億元和1.38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31.72%和29.91%,其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公司數量占比均在六成左右。一方面,信托業務收入整體呈下降趨勢。可比信托公司平均實現信托業務收入3.98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了0.34億元,同比下降了7.83%,信托業務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4.77%,較2023年同期提高了11.8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固有業務波動明顯。2024年上半年,信托公司的固有業務收入整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據相關數據顯示,可比信托公司平均實現固有業務收入約為1.96億元,與上年同期的3.78億元相比,下降了48.12%。固有業務收入的下降主要源于,信托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投資收益的縮水等原因。后續,固有業務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隨著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將于2025年底正式實施,固有資產的估減值變化可能會對部分信托公司的業績造成沖擊。
表現二:圍繞信托業務三分類,信托公司不斷優化發展方向
2024年上半年,信托公司在業務上進行積極變革,以客戶需求為核心,以回歸本源為出發點,以監管規則為導向,遵循信托業務三分類,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增加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戰略要求,結合自身稟賦,確定戰略發展方向。
一是定位全能型信托。有的信托公司圍繞四大業務領域深入布局,有的信托公司實施“一體四輪兩翼”展業策略。國際上,北美某信托公司,基于信托業務基因打造了“財富管理 + 資產服務 + 投資管理”的綜合性業務模式,提供傳統的資產管理服務,還涉足財富管理和資產服務,滿足高凈值客戶的綜合需求。
二是重點發展財富管理信托業務。財富管理是全球信托類金融機構的重點業務,信托公司可通過財富管理業務建立的核心客戶關系,成為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基石。比如部分信托公司在高凈值客戶專業化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家庭和家族服務信托方面進行探索和布局。
三是重點發展綠色信托。比如部分信托公司依靠母公司優勢,不斷加強能源產業研究,實現新能源等領域綠色信托做大做強;有的信托公司積極拓展新能源股權投資機會,落地多個股權信托業務。
四是重點發展供應鏈金融。比如部分信托公司依托股東背景,深入股東所在產業鏈,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投融資支持。如某些電力股東背景的信托公司,初步形成了覆蓋多家電力公司的業務布局,服務中小供應商和發電企業。
五是重點發展標品資產管理業務。信托公司在標品資產管理方面,通過全市場配置產品,提供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和混合類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分散整體風險。據2023年中國信托業協會調研數據,2023年,大部分信托公司將固收類信托產品和FOF作為重點創新方向。比如某些信托公司通過加強投研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和運營能力,提升標品資產管理的競爭力。
六是重點關注數字化轉型。信托公司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業務效率,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改善客戶服務體驗。例如,某些信托公司通過建立數據中臺,加強數據能力和科技能力,推動業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表現三:依托資源稟賦,信托公司持續探尋差異化發展路徑
信托公司在差異化發展路徑上,依托自身的資源稟賦和股東背景,不斷探索和創新,以適應金融市場的變化和監管的要求。
一是深耕一二級市場業務。比如一些信托公司通過長期的積累,在證券投資信托業務規模上達到了歷史高點,通過戰略選擇和科技投入,保障項目的估值核算、清算劃款等正常運行 ,并基于此創設證券投資信托產品。
二是拓展服務信托藍海。比如一些信托公司立足輕資產、服務型專業信托公司的定位推進戰略轉型,讓信托服務走向大眾,回歸信托本源 。
三是發揮股東優勢,打造差異化資源優勢。股東作為推動信托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比如一些信托公司堅持服務能源主業,服務綠色低碳發展,將能源產融作為公司轉型發展重點,落地多個股權信托業務,涵蓋各類風、光發電項目。
四是依托股東資源與自身業務基礎,開展特色化服務信托。比如一些金融系信托公司在財富管理服務信托領域具備金融優勢,而實體背景的信托公司在供應鏈信托、綠色信托等領域具備產業優勢。
五是信托公司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在資產服務信托領域分類展業。比如,在財富管理服務信托業務探索中,家族信托和家庭服務信托因其普惠性強受到關注 ;在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探索中,信托公司已在消費、教育、養老等多個場景有創新業務落地,但受限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現有規模和推進速度仍較慢。部分信托公司探索落地養老保障功能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實現養老預付資金與養老機構相關風險的隔離;在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探索中,已有20余家信托公司參與市場競爭,落地規模2萬億元左右。
表現四:專業化發展成為行業共識,信托公司逐步進行組織調整
信托公司通過這些組織調整,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優化風險管理及業務流程,并為業務轉型提供保障,以適應監管政策和市場變化。
一是調整人員結構。信托公司面對業務轉型的影響,從業人員總量有所下降。比如2023年信托行業從業人員為17619人,較2022年末的17945人減少了326人;高學歷人員仍然是行業的主力軍。2023年,碩士和博士學歷人員占比60.68%,本科學歷人員占比37.03%。
二是優化組織架構。信托公司圍繞信托業務新分類,積極推進組織架構優化。比如2023年共有43家信托公司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呈現出圍繞證券投資業務、服務信托業務、特殊資產業務等設置、整合專業化部門的趨勢 。其中,標品信托、財富管理、家族信托的專業化部門設置率超過50%,此三類業務是信托公司轉型發展方向的共識。
三是成立專業化運營團隊。部分信托公司還設立專業化部門,契合創新轉型發展主題,例如,設立公益慈善信托部、家庭服務信托部、普惠金融部、固定收益部、服務信托部等部門,匹配戰略發展方向,提升專業領域的運作水平。其中,普惠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該類業務具有額度小、分散等特點,專業化部門設置率約為40%,部分信托公司打通了資產形成、資產證券化、投資等業務鏈條。
四是探索事業部模式。部分信托公司調整不同類型的事業部,以適應業務發展要求。比如2023年有7家信托公司調整事業部。
五是強化職能部門。信托公司優化職能部門設置,提升管理效率。2023年約有26家信托公司對中后臺職能部門進行了調整,以適應公司業務發展的目的 。部分信托公司不斷優化中后臺職能,例如,新設戰略發展部門,合并戰略發展部和董事會辦公室,新設與創新轉型業務相關的管理部門,設立與資本市場業務相關的審批、運營管理部門等。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信托公司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需要把握技術創新的機遇、深化服務能力和加強風險管理,既不能因為“發展的陣痛”動搖改革的決心,也不能因為“成長的煩惱”偏離改革方向,而是要逐步克服困難,實現穩健發展。